金牌背后的父愛 “閨女贏了 我很好”
7月24日,在東京奧運會女子重劍個人決賽中,中國選手孫一文在加時賽中一劍封喉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波佩斯庫,奪得冠軍。錢俊/攝
奪得中國女子重劍個人項目在奧運會中的首枚金牌后,孫一文哭紅的雙眼成為特寫,背后是五星紅旗。短短幾秒的電視畫面被孫洪明記錄在朋友圈里,配文只有四個字——“閨女贏了”。
7月24日晚,東京奧運會女子重劍個人冠亞軍決賽,中國選手孫一文和世界排名第一的波佩斯庫在常規時間里戰成10:10,進入加時賽關鍵時刻,孫一文果斷出手,瞬間將比分改寫為11:10,一劍封喉。
“這一劍孩子似乎釋放了所有的壓力,5年的等待非常的心酸,就為今天的這一刻,為國站在世界最高的領獎臺上,圓了父親心中的那個期盼,也圓了自己的奧運夢。”孫一文奪冠第二天,孫洪明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獨家專訪時表示,“我的堅持就是為了等到她這一天,我一定會把身體養好,讓她放心,這是我最想說的話。”
“我們很忐忑,來東京前,她的父親癌癥病情惡化,封閉集訓的情況下,她也不能陪伴,只能一直咬牙刻苦訓練。”最后一劍,十分果敢,這讓一位熟悉孫一文的工作人員也長舒一口氣,“感覺她完全放開了,或許是父親病情有所好轉,給了她動力。”
女兒在比賽最后時刻的眼神,也讓孫洪明的心踏實了下來,“我一直都相信孩子,努力去爭取冠軍,這是她臨走時我跟她說的話,也是我對她的最后囑托。”屏幕里的女兒,從來沒讓父親失望,孫洪明印象最深的是里約奧運會,由于時差關系,村里的親朋好友大約四五十人擠滿屋前院后,圍著一臺電視機熬了一夜,那是孫一文第一次登上奧運賽場,寄希望“別第一輪掉就行”的孫一文,最終在女子重劍項目上獲得個人銅牌,并和隊友獲得團體銀牌。
5年后,東京奧運會,老家依然熱鬧,孫洪明則在北京的一家旅館里安靜地見證了女兒創造歷史的時刻,他特意買了一份白菜肉餡兒的餃子,“心里舒服,吃著高興。”他記得,在女兒決定成為運動員的時候,他也就默默作出決定,“只要教練沒說這孩子不行,練不了,我就要支持她一直走下去,走到哪兒我也不清楚,但我心里有個目標,就是讓她繼續往前走。”
在山東省煙臺最貧困的縣市之一棲霞,這個決定的代價再明顯不過。孫洪明是當地的一名鄉村醫生,照顧著兩個村的鄉親,但微薄的收入很難在兼顧一家人生活的同時支持女兒最初的比賽需求,在他印象里,當時的家“空空的平房,連個院墻都沒有”,但孩子一次比賽得花掉小半年的工資,“當時我都不太敢消費”,可提到女兒,“砸鍋賣鐵我也供她”。
懂事的孫一文多次提出想放棄體育,打工掙錢幫家里減輕負擔,但孫洪明“從來沒有松口”,他只是告訴女兒:“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認準了就要做下去。”就像當村醫這件事,孫洪明也堅持了二三十年,“當年,別人就看上我能靜下來,覺得可以學醫,我雖然學習成績并不好,但學醫這件事我認準了,最后是用課余時間通過自學考試過關的。”
原本,孫洪明只希望女兒能有個安穩的工作,“別吃父輩吃過的苦”,而孫一文在他眼里,也是一個低調踏實的姑娘。由于孫一文14歲就離開家去體校,孫洪明印象里女兒“不愛出風頭”的場景幾乎都在她14歲之前,“小時候,都是同齡的孩子帶她出去玩,她從來不會主動招呼大家去哪兒。”但到了該她站出來的時候,孫一文絕不含糊。
東京奧運會前,孫洪明的身體狀況有了好轉,孫一文抽空前來看他,其間還負責帶幾個年輕隊員,“就這么緊張的時間,她還在帶小隊員,我突然覺得孩子長大了,有擔當了。”
倫敦奧運會后,中國女子重劍隊完成了新老交替,李娜、駱曉娟已經退役,頂替上來的是孫一文和郝佳露,兩人與許安琪、孫玉潔并肩作戰里約奧運會。那屆女子團體重劍決賽,中國女子重劍隊正是不敵波佩斯庫領銜的羅馬尼亞隊,作為小隊員,孫一文突然站在了被迫成長的節點上。
關于成長中的壓力,孫一文很少對家人提及。實際上,孫洪明一年能見到女兒的時間并不多,過去十多年,“孩子有兩三年在家過年就不錯了”,他隱約記得上一個和孫一文相聚的大年三十,“好像是里約奧運會打完比賽那年,下午3點多,我去火車站接她,當時我們已經做好年夜飯留著,中午飯都沒吃。”但聚少離多的現實讓他意識到,女兒回家吃飯,他們卻不知道做啥菜更好,“孩子出去這么多年,生活習慣也都改變了,我們其實也不知道她喜歡吃什么。”
但對于女兒的內心,孫洪明十分篤定,“這孩子沒野心,可以說理想不大,但她有目標,有使命感。”對此,父親也給予足夠諒解,他記得,武漢軍運會期間,他的病情也不穩定,在煙臺進行了手術,并沒有告訴孫一文。對于父親隱瞞病情,女兒有些不滿,但并沒有說出來,只是不斷給他手機上發各種治療信息,“她也是不善于表達的人”。
在這一點上,父女倆十分默契。提到孫一文,孫洪明總是稱呼“孩子”,即便是為她奪冠后發去的祝賀信息:“祝孩子圓了自己的夢,很棒!”只有短短一句話,“她心里有數”。
而孫一文的回復同樣簡要:“謝謝爸爸。”但在孫洪明看來“我都懂了”。
本報東京7月25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