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宮毯里的“秘密”
直擊北京宮毯文獻資料搶救性保護工程
北京華方地毯保存的宮毯大稿。北京華方藝術中心供圖 |
走進北京華方藝術中心方廳,只見幾名工作人員蹲在地上,仔細地將繪滿圖案和數據、長寬2米多的圖稿鋪平并認真比對……自去年北京華方地毯藝術有限公司啟動“中式傳統地毯文獻資料(近現代為主)搶救性保護工程”以來,這樣的搶救保護工作已持續近一年。
不同于建筑師搞設計、藝術家創作,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燕京八絕”之一的北京宮毯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制作過程十分復雜,主要分為前期準備、編織成毯、后期整理三大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幾十道工序。其中,從設計師設計的彩色圖片轉化成工匠用于織毯的信息文件,需要通過地毯放大稿來實現。那些工作人員比對的正是地毯設計的放大稿。
據了解,地毯大稿類似服裝設計中的結構圖,是通過線描的方式,等比例將彩色圖片放大成與成品地毯同樣大小的黑白圖稿,紗線色號及顏色信息也會被標注在大稿圖案的相應位置。地毯工匠會根據黑白圖稿中圖案的大小和位置,以及色線信息,進行地毯編織工作。因此,地毯大稿是地毯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結構信息載體,也是工廠最重要的庫存資料。
北京華方地毯藝術有限公司前身是擁有六十多年地毯生產歷史的北京市地毯五廠,工廠歷史悠久,同時也保存有近1000多幅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手繪地毯大稿,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由于年代久遠,存放時間過長等原因,大稿老化嚴重,亟待電子化整理保存,否則將面臨陳舊遺失的危險。為此,華方地毯在2021年申請了國家非遺項目保護補助資金,并通過審核,啟動“中式傳統地毯文獻資料(近現代為主)搶救性保護工程”。
據北京華方地毯藝術有限公司宮毯設計大師曹艷紅介紹,該工程通過高清數碼拍攝、電分掃描等方式,完成對庫存大稿的電子化過程,實現原始地毯大稿無損保存。同時,建立數據庫軟件,實現公司資料電子化存貯。在大稿拍攝過程中,公司全體人員克服大稿原樣紙張易碎、死褶嚴重、打開和折疊都異常艱巨等困難,順利完成了部分大稿的整理和修復等工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宮毯歷史紋樣奠定了基礎。
北京華方地毯保存的宮毯大稿。北京華方藝術中心供圖 |
宮毯大稿搶救性保護現場。北京華方藝術中心供圖 |
宮毯大稿搶救性保護現場。北京華方藝術中心供圖 |
宮毯大稿搶救性保護現場。北京華方藝術中心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