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入尋常百姓家——《中國詩詞大會》走紅的密碼
“釋放古典詩詞和古典文學全部的能量,使它能夠變成改造人們生活和創新人們生活的一種偉大力量,《中國詩詞大會》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這一點。”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詩詞大會》工作研討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震如是說。
那么,一檔電視節目如何能歷經七年而魅力不減?它又如何讓古老的詩詞走入當代中國人的生活?
詩詞的魅力
“短短7年時間里,報名人數增長了10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主任闞兆江介紹,《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時,全國只有3萬人報名,至第五季時報名人數已達40萬人。后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報名人數有所回落,但第七季報名人數仍近35萬人。
中國詩詞的魅力,不僅在于其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學齡前兒童的廣泛群眾基礎,更在于其能夠跨越千年,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情感寄托的強大生命力。
“詩詞本身是很高雅的藝術,但也是普及的、草根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志熙介紹,在他的老家浙江溫州有一種“鼓詞”。農民常常一邊扛著鋤頭,一邊唱著鼓詞。“詩詞不僅在書本里,也在楹聯里、說唱里、戲曲里。詩詞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液,在中國人的記憶里印刻和流淌。”
在節目中,從吟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武亦姝,到信手拈來“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5歲半男孩王恒屹,選手們無一不在日常生活中體悟著詩意。
“詩詞不僅能夠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來表達心境,詩詞也能夠以古人之志抒今人之情。”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辛曉娟舉例說,用詩句可以形容“天問”探測器升空、蘇炳添打破亞洲紀錄,“詩詞可以打破時間、空間和雅俗的壁壘,為經典在當下的傳承和運用做出新的嘗試”。
詩詞的滋養
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制片人、總導演顏芳看來,詩詞不僅承載著中國人的思緒與情感,更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與靈魂。
第三季總冠軍雷海為的故事曾一夜間火遍大江南北。這位來自浙江杭州的外賣小哥,利用等外賣的零碎時間來讀詩、背詩。他形容自己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奪冠后,他成了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和古詩文的一位老師。
“詩詞大會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它就像永和九年舉辦的詩酒高會一樣,把詩詞的基因深深種進了中國人的血液里。”詩詞大會第五季總冠軍、《詩刊》雜志社編輯部副主任彭敏深有感觸。
“是詩詞大會給了我底氣、給了我養分、給了我動力。”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人,龍洋說自己也是“因詩詞而被改變”的普通人。“只要有功夫就閱讀古典詩詞書籍,從專業的書本上尋找主持的靈感和方向。”
詩詞是生活的溫度與力量,是中華兒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神源泉。在人民日報《文藝評論》版主編董陽看來,“詩詞大會把鏡頭從棚里推向祖國的大好河山,推向更廣闊社會里各行各業的新進展新變化,把詩詞中的家國情懷和報國之志跟我們今天的生活緊緊融合在一起,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時代情景,讓詩詞在當今時代重新煥發審美的功能,讓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來。”
詩詞的力量
作為中國詩詞大會嘉賓,康震把詩詞大會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展示中華詩詞底蘊和精彩華章;第二個階段是會聚海內外詩詞愛好者、研究者和傳播者,展示經過詩詞洗禮之后的人生;第三個階段,詩詞不只是人們業余生活的愛好,而成為創新和改造生活的一個思想利器。
詩詞大會選手夏鴻鵬是一位癌癥患者,而他參賽的目的是實現對女兒的承諾:“如果爸爸能活過這一年,明年就帶你來參加家庭團的比拼。”詩詞帶給夏鴻鵬生活的力量,也幫助他完成了這一承諾。在第四季,他已恢復正常人的生活,并帶女兒以搭檔團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上場機會。夏鴻鵬說:“詩詞能夠代替我陪伴她、守護她,不管是順境、逆境,她都會從詩詞中獲得安慰。”
“只有當詩詞被內化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才能真正融入我們的血液和基因。”彭敏說。
第五季選手翁智平和女兒楊玉書同樣因詩詞而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楊玉書在大學時因發燒而失去視力,第一季詩詞大會播出時,她非常希望能參加比賽。母親翁智平對女兒說:“媽媽從現在開始學習詩詞,每天學一首,一定幫你圓夢。”三年堅持不懈,翁智平終于站在舞臺上。一同來到節目現場的女兒楊玉書說:“等我們老了,我們可以一邊散步一起背詩。背《琵琶行》、背《春江花月夜》、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