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光影中國”榮譽盛典舉行
“光影中國”電影論壇:于冬、楊向華、路陽探討科技賦能電影強國建設
12月28日,由人民網、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光影中國”榮譽盛典在線上舉行,“光影中國”電影論壇隨盛典同步舉辦。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提升的電影工業水平,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電影取得了長足進步。在科技的賦能之下,觀眾可以通過大銀幕感受到更加絢麗的視覺盛宴。第二場分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愛奇藝電影及海外業務事業群總裁楊向華和導演路陽圍繞“科技賦能電影,共筑電影強國夢”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一同展望邁向電影強國的新征程。
用現代科技為電影增光添彩
《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長津湖》……近年來,博納影業推出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題材電影。“這一系列電影的共同特點,就是在發揚中國電影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實現了美學突破、類型突破、樣式突破。”于冬認為,電影創作要運用好現代科技,才能讓年輕人感到耳目一新,“極致的畫面表達和視聽語言,使得這些電影在影院中能給觀眾強烈的劇場效果,以及沉浸式的視聽享受。”
“互聯網和電影行業的融合是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新技術在電影發行領域的應用發展迅速。”據楊向華介紹,現在愛奇藝正在推進云影院的商業模式,是對網絡電影分賬商業模式的升級。“簡單來講,就是優秀的電影通過愛奇藝的平臺以付費點播的模式讓觀眾來觀看,付費點播的收入通過合理的方式在愛奇藝和電影的創作者、電影的出品方之間進行分配,最終形成一個良性的生產和良性的商業循環。”楊向華表示,最近還將陸續推出云影院的票房數據查詢系統,讓片方和消費者能更清晰地掌握票房情況,“我們相信,一個公平健康的環境,有利于電影的創作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
2021年,由路陽執導的《刺殺小說家》令觀眾眼前一亮。影片將虛擬拍攝、動作捕捉、實拍、CG等多項技術整合在一起,為國產電影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工業化制作流程。“每部電影耗時都很久,創作者要為此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路陽表示,創作者都希望能夠創作出打動觀眾的電影。因此,在創作之前,應該盡量放下功利的想法,“應該從創作本身出發,講好每一個故事,這樣的故事才有可能去打動觀眾。同時也要多接觸不同的藝術門類,為日后的創作做好積累。”
文化科技融合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中國電影科技發展經歷了從“破冰”到“崛起”的過程。論壇上,三位嘉賓也對高新科技應用于電影全產業鏈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中國電影的進步離不開科技創新,‘文化+科技’始終是中國電影的優勢。”于冬表示,從黑白到彩色,從2D到3D,從普通的立體聲到環繞聲再到全景式視聽語言……技術進步為電影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要運用好現代技術,在我們傳統美學的基礎上實現中國電影的跨越式發展。讓我們以更加旺盛的創造力,共同努力拍出更多更好的電影作品,為今天的中國鼓與呼,豐富廣大觀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楊向華認為,技術創新用在電影的生產制作、后期處理以及發行放映環節,其實一直在發生。“這些年來,愛奇藝的智能制作系統一直致力于提升電影的制片拍攝、制片管理、后期制作,包括審片系統的協同等等多個方面,希望通過技術的發展提高電影的生產效率。關于互聯網技術在電影生產制作、后期等多方面的應用,也是下一個十年我們會去提升的一個方向。”楊向華說。
“技術進步的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在創作之初就突破想法上的限制,讓自己的創作更自由些。”路陽表示,隨著電影工業的不斷發展,創作者總會找到實現自己想法的一種技術手段,“但技術只是我們講故事的手段和方法,并不能取而代之。因此,最重要的還是先打磨劇本和角色,從中華文化里尋找創意和素材,同時再找到貼合時代、貼合觀眾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在實踐中積累和開拓我們在電影工業上的技術手段。”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