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再现,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区 日韩区 欧美区 动漫区

人民網
人民網>>文旅·體育

翰墨丹青繪寫時代華章(堅持“兩創”·關注新時代文藝)

2024年10月13日05: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畫《休戚與共》,作者羅玉鑫。

  “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線上展廳。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書法與中國畫,作為華夏文明瑰寶,涵養著中華美學精神與傳統文化氣韻。10年來,文藝工作者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登“高原”、攀“高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動書畫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天,本版特邀兩位文藝工作座談會參會代表撰文,與讀者分享學習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會與收獲,以及對書畫藝術傳承發展的思考。

  ——編  者

  

  守正創新顯中國精神

  馮  遠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0周年。近年來,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注重守正創新,在美術創作特別是中國畫創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中國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形式看,它使用毛筆、墨、中國畫顏料在宣紙和絹等材料上作畫;從內涵看,它包含著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哲學、道德、美學等方面的價值認知。植根中華文化的中國畫歷史悠久,跨越了不同時空,歷經萌芽、發展、成熟、創新、再發展諸多階段的傳承、變革,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體系,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珍貴的財富。

  今日之中國畫緊隨時代發展,不光詩書畫印并蓄、中外繪畫元素共融、體裁眾多、形式獨特,新觀念、新方法、新形態也不斷涌現。以花鳥畫創作為例,一些青年美術工作者用心感受時代和生活,創新運用傳統技法,以獨具個人風格和現代審美的藝術語言描繪時代風貌。比如,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展上的羅玉鑫中國畫《休戚與共》,以現代構成意識布局黑白互現、虛實相生的構圖,以工筆水墨渲染自然生命情趣,呈現了北極生態系統多樣和諧的美好景象:冰面上,北極熊一家依偎在一起,幸福溫馨,憨態可掬;冰面下,體型各異的海洋生物悠然自得地在水中穿梭,身姿流暢,和諧美妙。作品對自然家園的關注、對生命狀態的表達,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美術與時代的同頻共振。

  變化中亦有不變。縱覽當代中國畫創作,無論是盈尺小幀,還是大幅巨嶂,雖因主題內容、畫家修養技藝以及社會需求不同而風貌迥異、各競神采,但都追求“意”的旨趣表達和“寫意”的方法表現。中國畫范疇中的“意”,內涵豐富,并不專指寫意畫或寫意精神,其源于中國古代哲學在認知、反映、表現以及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獨特思考,最終呈現為所圖寫物象可資升華發揮的潛在精神特質,與畫家命意中的主觀意向、意圖疊加重合而成的視覺形式,即作品。對“意”的求取和寫意的方法,使中國畫如詩歌一般,以豐富的象征和比興托物寄情詠志,誠如唐代張彥遠所言“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在“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等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中,不少中國畫作品都反映出創作者對“意”的追求,如唐勇力《盛唐書畫藝術》、田黎明《桃花源記》等,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畫的美學品格。

  近年來,小幅美術創作受到更多關注。小幅作品注重意韻、意趣、意格,既可工致謹嚴、三礬九染、設色艷麗、筆不厭精,也可寥寥數筆、水墨渲淡、簡概空靈,或工或寫,或兼工帶寫。小畫不小,它同樣需要畫家精心構思、暢意表達。如若以為小畫即小品,聊以自娛隨性、不經意而事之,便容易失之淺白、浮滑、潦草而有炫技之嫌,從而削弱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新時代美術工作者在小幅美術創作中不斷探索創新,從中國美術館“美在致廣——全國小幅美術精品展”等展覽中可見,一批美術工作者以精湛的筆墨、造型技藝和高雅的品位格調,妙筆生花,創作出不少怡情遣性、令人心生喜歡的優秀之作。一些作品以小見大、以簡馭繁,藝術呈現當代人的精神面貌、美麗中國的大好河山、生機盎然的四時花鳥等,既反映了時代風貌,也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數量眾多、量身定制的巨幅中國畫紛紛進入展廳、會堂,也是新時代美術事業發展中備受關注的現象。在古代,人們進行藝術交流的方式多是三五同好相會雅聚,展卷觀賞、品鑒書畫作品。如今,一座座高庭闊宇的美術館拔地而起,既為中國畫由傳統形態向現代變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展示空間,也促使中國畫的尺幅日漸增大。然則中國畫并非以大為佳,大畫、大作須求打動人心、吸睛撼魂。近年來,伴隨“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等美術創作工程的實施,以及“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七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等展覽的舉辦,涌現出一批鴻篇巨制。例如,何家英、王振、祝建華等人創作的《雙喜臨門》,長5.6米、高2.4米,創作團隊運用傳統礦物色并結合壁畫技法表現國慶節辦婚禮的熱鬧場景,實現了傳統材料技法與現代題材的巧妙融合。此外,張琳與楊可合作的《筑夢未來》等作品,均在畫面布局、人物塑造、色彩表達等方面有所拓展,為大尺幅創作積累了有益經驗。總之,大畫之“大”,需要有堅實的造型功夫、筆墨色彩駕馭能力和富有創意的構成設計支撐,須注重大意境、大氣勢、大格局。遠觀取其勢,務求新穎別致、神搖目奪;近觀重其質,務求深入描繪精妙耐看,虛實輕重得宜、色彩和諧飽滿、筆墨技藝精熟、制作手法精良;還要能夠引人入勝、令觀者產生豐富的思緒聯想并從中獲取教益,方能稱之為精品佳構。

  小畫怡情、大作撼魂,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而言,分屬于兩類不同的藝術取向追求和審美感官效能。但在實踐中,作品不分大小,都需要美術工作者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生活、積累學養、夯實基礎之上,圍繞“技”和“道”兩個層面下苦功。綜合思想、學問、才情、修為,諳熟藝術創作規律;練就筆墨色彩、語言長技,活用工寫制作規律;悉心研習繼承傳統藝術精華,積極探索創新形式、方法、語言并建立起新的中國畫品評標準,有助于推進新時代中國畫更上層樓。

  (作者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開書法新境  為時代書寫

  張  海

  10年前,我有幸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重要指示精神,既為書法界指明前進方向,也令我們倍感責任重大。10年來,廣大書法工作者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正本清源、藝以弘德,在創作時代精品、開拓藝術新境、弘揚書法文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為書法事業的繁榮興盛夯實基礎。

  作為中華文化瑰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門類,書法不像繪畫和文學作品那樣直接描繪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而是以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作為交流工具的實用漢字為表現對象,既記言錄史,又傳情達意、煥彰神采。書法藝術所蘊藏的價值觀念,不僅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深厚滋養,也影響、反哺著中華文化。

  回望傳統,歷代書家留下大量佳作,成就了一座座“高峰”。新時代的書法“高峰”在哪里?與古人比還是與今人比?實實在在的依據,是歷史和人民的認可度。只有心懷天下、情系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才能創作出引發時代共鳴、傳得開、留得下的經典之作。新時代為書法工作者攀登“高峰”提供了良好條件和廣闊空間,關鍵需要書法工作者將創作同民族命運、人民期待聯系起來,堅守人民性、時代性、藝術性,篤行不怠,力耕不止。為引導新時代創作,近些年中國書法家協會聚焦“中國夢”時代主題,團結書界同道,先后組織以“名篇、名家、名作”為主題的“三名工程”,舉辦“中國力量——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征程: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書法大展”“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等,鼓勵廣大書法工作者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抒寫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在這些展覽上,涌現出不少優秀之作,集中呈現了新時代書法創作的新風貌。

  攀登書法“高峰”,還要在深研傳統的基礎上,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年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中國書法蘭亭獎評選等不斷改革組織模式、優化評審機制,更加強調入選作品的人文氣韻,促使書法工作者提升傳統文化修養、加強書法藝術本體研究。“尚意千載——宋代書法主題展”“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等展覽,通過古代經典與當代創作相映照的形式,引導書法工作者鑒古知今,在植根傳統的基礎上銳意創新。對書法藝術而言,缺乏創新的繼承是不完整的、表面的。我在創作中也時時以“三問”鞭策自己:“耐得住寂寞嗎?”“精品意識強嗎?”“超越自己了嗎?”我想,這是與當代書法工作者共勉的追問。從藝幾十年,我不敢有絲毫懈怠,堅持對傳統展開“馬拉松式”的學習研究,力求去創造“一厘米”的高度,可謂“壘土一厘米,畢功成老翁”。今年,我在中國美術館以“行穩致遠”為主題,展示了100余件80歲以后的新作——作品的書寫內容、形式選擇、表現手法等全方位求創求變,體現了我對傳統藝術創新的理解。當然,個人的創造力是有限的,藝術創新永無止境。努力向上,讓經典滋養自己,讓作品烙上新時代的印記,是廣大書法工作者的職責使命。

  書法是人民大眾的藝術,書法界在潛心創作的同時,積極推動文化惠民、育人、潤心。比如,中國書法家協會2012年啟動的大型公益書法培訓——“西部書界新秀系列書法研修班”,堅持以學為本、以學養書,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人文熏陶與技法錘煉相結合中,全方位提升學員能力,歷時6年為西部地區培養了千余名書法人才;2014年啟動的“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項目”“國學修養與書法·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干高研班”等項目,均通過強化人才培養的方式,持續助推書法事業高質量發展。此外,《中國書法大會》等節目,以中國書法發展源流為主線,聚焦書法經典,運用情景表演、講述等多種藝術形式和科技手段,展現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藝術和源遠流長的漢字發展史,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

  書法教育扎實推進、書法理論研究持續深化、對外交流不斷拓展……新時代書法藝術彰顯蓬勃發展活力。從“美術與書法”正式成為一級學科,到“新時代書法教育發展論壇”等學術活動相繼舉辦,再到教育部成立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書法的學科地位得到相應提升,大眾對書法教育的關注度持續增強,書法界對書法教育與學科建設、書法教學課程與體系構建、書法教材編寫等課題的探討也更為深入。同時,書法理論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在“全國書學討論會”“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學術討論會”等活動中,一批書學研究領域最新成果集中亮相,這些兼具原創性、學理性與創新性的理論成果,反映了新時代書法理論建設成效。走出去、請進來,漢字之美在國際交流中綻放。在“傳承與發展——首屆國際書法嘉年華”活動周期間,13場匯集中外書家作品的主題展覽,讓廣大觀眾充分領略書法藝術跨越國界的魅力。“漢字之美·中國書法環球行”等項目,則通過在海外舉辦書法展覽,不斷增強書法藝術的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

  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民奉獻“高峰”之作,廣大書法工作者任重道遠。峰高無坦途,前行路上,還會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書法工作者當以堅定的職業操守和藝術定力,孜孜不怠,砥礪奮進。

  (作者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3日 08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