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再现,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区 日韩区 欧美区 动漫区

人民網
人民網>>文旅·體育

民族文學迸發豐沛活力

——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

本報記者 張鵬禹
2024年11月22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現場。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駿馬獎部分獲獎作品書影。
資料圖片

11月16日,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以下簡稱“駿馬獎”)在廣西南寧頒獎。頒獎晚會以“人民大地 文學無疆”為主題,創新打造“2024中國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伴隨著歡快熱烈的開場樂舞《萬馬奔騰》,盛典拉開帷幕,30位獲獎作者身著民族服裝,從各地趕來齊聚一堂,呈現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的動人圖景。

書寫民族交融故事

“‘駿馬’有著美好的寓意,奔放有力、優美靈動,是積極進取的力與美的象征。”維吾爾族作家阿舍說,“我相信,只有讓個體的經驗與記憶融入歷史與時代、融入中華文明的洋流,文學之路才能走得更遠、更開闊。”她的《阿娜河畔》此次獲得駿馬獎長篇小說獎。小說中的阿娜河即指塔里木河,“阿娜”二字,是維吾爾語“母親”的音譯,在這條母親河邊,由解放軍轉業官兵、當地群眾、內地支邊青年于荒原上共同營建的兵團團場,是阿舍的故鄉。她用扎實質樸的筆觸寫出了一部致敬故鄉的邊疆創業史。

同獲駿馬獎長篇小說獎的另外4部作品中,瑤族作家光盤的《煙雨漫漓江》聚焦漓江兒女的生活和情感,融入生態環保時代背景;藏族作家尼瑪潘多的《在高原》通過一家四代人的經歷,以微觀視角呈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動態歷史;滿族作家馬伯庸的《大醫》將鏡頭閃回20世紀上半葉,敘寫抗戰風云年代蒼生大醫傳奇;塔吉克族作家肉孜·古力巴依的《花兒永遠這樣紅》歌唱塔吉克族牧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講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駿馬獎評委李靜說,從遼闊的戈壁到風雪交加的高原,再到煙雨彌漫的漓江,一座座“文學地標”拔地而起,一處處“文學地理”變化萬端。獲獎作品體現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新趨勢與新成果。

自1981年創辦起,駿馬獎已評選13屆,共計759部(篇)作品、49位譯者獲獎,推動了民族文學繁榮發展。此次共有25部作品和5位譯者獲獎,包含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翻譯等6項,獲獎作品題材豐富廣闊,筆法變化萬端,深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彰顯夢想與真情

獲獎者馬駿是第一次出這么遠的門。這個出生于寧夏西吉的青年,從小因患病無法站立行走,憑借散文集《青白石階》,他的文學夢想終于如他的名字一樣,乘著“駿馬”,奔向了駿馬獎的頒獎臺。作為獲獎者中最年輕的一位,筆名柳客行的馬駿在《青白石階》中以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下了生命的堅韌。

“小時候,我以為門口的青白石階就是我能到達的最遠的地方。”頒獎現場播放的作家短片“文學照亮人生”中,馬駿說,是父親的肩膀給了他走出家門的力量,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則像暗夜里的火把,照亮了他的生活。閱讀和寫作讓馬駿在文學世界里找到了自由,如短片所呈現的,閱讀燈把馬駿書桌前的背影映在墻上,象征著作家心靈的影子緩緩從輪椅中站起,奔跑、跳躍,飛向無窮遠方。《青白石階》的獲獎是對馬駿為夢想而堅持的肯定,也讓他的頑強被更多人看見,鼓舞人們為夢想追光。

來自大涼山的彝族作家包倬憑借《十尋》獲得駿馬獎中短篇小說獎。彝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他創作的源泉,多年來,包倬一直在探索如何從故鄉出發,抵達人類精神的原鄉。“小說集《十尋》由10個短篇構成,共同的主題是尋找。我寫作這個系列的目的是在紙上建立故鄉。故鄉賜予我的一切,天然包含著彝族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是我創作的寶貴滋養。更何況,那是位于四川涼山的故鄉。”包倬說,“無論如何,我們都只有一個故鄉。我們只能抱定它,就像無法選擇的父母。以悲憫之心,真誠面對,這是我書寫故鄉的態度。”

土家族作家向迅獲駿馬獎散文獎的《與父親書》,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是作家寫給自己父親的書,也是獻給天下所有父輩的書。向迅認為,“由于受到傳統的中國式父子關系的影響,我們和父親在生活中總是沉默以對,即便是在他即將離開的時候,我們都極力克制著彼此的情感,以至于他一生的故事成為謎團。”在作品中,作家敞開心扉與父親進行了一番“長談”,試圖通過回憶和想象,還原和塑造一個父親形象,寫出中國父親的典型性。

助力文學“破圈”傳播

本次駿馬獎頒獎創新采用頒獎典禮與舞臺表演相結合的形式,活動成為薈萃各民族文化的一次盛會。文藝表演精選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典歌曲、舞蹈、器樂作品進行編排,舞蹈《銀落舞》、歌曲《光亮》、情景舞蹈《山鄉巨變看今朝》等民族特色鮮明,展示了文學與藝術的交融。

在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旋律中,身著維吾爾族服飾的表演者們手持果盤、載歌載舞,帶來了夏日新疆的陽光與青春。在《我的祖國》的悠揚旋律中,舞臺上五扇金色的書型大門緩緩開啟,東鄉族翻譯家艾布等5位駿馬獎翻譯獎得主來到舞臺中央。艾布把曾獲第十二屆駿馬獎的廣西瑤族作家紅日的長篇小說《駐村筆記》翻譯成維吾爾語,原著與譯著獲同一殊榮,在該獎評獎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兩本書的創作和翻譯故事通過活動被更多人所知。本屆盛典與電視晚會和網絡平臺直播充分融合,展現民族文學發展成就,助力文學“破圈”傳播。

與盛典同日開幕的“奔騰——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特展”,展示了本屆駿馬獎所有獲獎作品,展廳長廊兩側漸次分布著獲獎作品的內容簡介、作者圖片、紙質版作品書籍以及作者手稿等。其中,吉米平階的《幸福的旋律——西藏脫貧交響曲》展現西藏農村脫貧攻堅歷程,牛海坤的《讓世界看見》書寫農牧民婦女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努力,姚瑤的《“村BA”: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臺盤村鄉村振興故事》從小切口講述時代氣息濃郁的山鄉巨變故事,張雪云的《“海牛”號》探秘深海中科學家的智慧,周建新的《靜靜的鴨綠江》為英雄樹起豐碑。這些獲獎報告文學作品有著貼近時代生活的現實感,受到讀者關注。

據了解,“奔騰——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特展”分5個展區,通過作家手稿、采訪筆記、相機、服飾、圖書等上百件珍貴實物資料和全新多媒體展示,將民族文學工作、駿馬獎發展史、文學桂軍成長史等展陳內容和觀眾的參與體驗有效貫通,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文學的發展歷程。

(責編:王連香、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