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再现,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区 日韩区 欧美区 动漫区

人民網
人民網>>文旅·體育

“走在康莊大道上”:

繪就全面小康文化底色 筑牢“中國之治”精神根基

劉穎穎 韋衍行
2021年08月05日09:0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千年夙愿,百年奮斗,今朝夢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

小康已至,奮進不止。8月2日起,人民網推出《走在康莊大道上》系列報道,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共同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蓄勢聚力。

7月25日,福州,從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現場傳來落錘聲響,“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增13項世界遺產,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此次泉州申遺成功,不僅是我國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的又一力證,更是我國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進入新時代,文化成為全面小康路上一道厚重的底色,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

傳承不絕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效顯著

黑瓦白墻間的青石板路,朱門彤柱里的深邃庭院,窗雕精致,花木扶疏……世遺大會開幕前夕,參會嘉賓來到三坊七巷,一睹“明清建筑博物館”“里坊制度活化石”的風采。

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三坊七巷曾面臨被拆遷破壞的危險。

當時,福州市有關部門批準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拆除三坊七巷北隅的故居,準備建設商品房。新任市委書記習近平了解情況后,立刻要求暫緩拆遷。

1991年,習近平召開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推動制定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和保護規劃,有力促進了城市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工作。除了三坊七巷之外,林則徐出生地、三明市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等文物的修復和保護,習近平當年亦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翻閱《福州古厝》一書,能看到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2002年為該書撰寫的序言:“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守護中華文脈,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飽含深情。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首都博物館參觀時,他還幽默地提醒攝影記者,“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市永慶坊考察時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嘉峪關是我國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嘉峪關關城時強調,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不忘本來,方能開辟未來。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永續發展的長遠謀劃,更是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

“十三五”時期,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花山巖畫、鼓浪嶼、良渚古城申遺成功;2000多項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有效實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達135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87個……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將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讓更多璀璨明珠照亮前進征程,讓凝聚在億萬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自信化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必將更加豪邁。

凝心聚力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亮點紛呈

“這個政黨一定能指引中國走向光明,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

“無論多遠,你都在我們身旁,信念永恒,初心不忘。”

……

6月28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在國家體育場盛大舉行。“鳥巢”上空焰火騰放,歡呼喝彩響徹夜晚。

“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讓廣大文藝工作者前進的方向更加明確,步伐更加堅定。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創造,崇高事業激發崇高感情。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工作者在關鍵時間節點創作了一系列振奮人心的大型文藝演出。《奮斗吧 中華兒女》譜寫祝福祖國成立70周年的詩篇,《我們的四十年》生動再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氣勢恢宏的山河巨變……文藝工作者以深厚熾熱的愛國情懷和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奏響民族復興路上的強音。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十三五”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將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牢記在心,更加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拓寬道路。

追根溯源、旁征博引,《典籍里的中國》以典籍為舟,帶領觀眾暢游華夏文明長河;

音韻盡殊、輕重悉異,《中國詩詞大會》以詩詞為號,喚起了人們深藏于心的詩意;

吉光片羽、鎏金閃爍,《國家寶藏》以文物為鏡,映照出中華文化的萬千氣象。

除了文化類綜藝“爆款”頻出之外,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等票房口碑雙贏,電視劇《覺醒年代》《山海情》等掀起觀影熱潮,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民族歌劇《沂蒙山》等觀眾反響強烈,小說《主角》《人世間》等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創新精神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新時代的中國文藝弘揚時代新風,彰顯民族精神,用不斷創新創造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提質增效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保存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古樸民風的和順古鎮是云南著名的僑鄉和文化之鄉。其中,建館90多年、藏書10萬多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順圖書館就坐落在古鎮入口。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和順圖書館,了解古鎮歷史文化傳承和振興文化教育情況。近年來,和順圖書館的公益服務功能日益凸顯,已然成為和順人民的文化家園,傳遞著綿綿不斷的精神力量。

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紐帶、推動發展的重要支撐,又直接關系民生福祉、關系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蓬勃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正在不斷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2019年,習近平在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回信中指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2個,全國圖書總藏量117929.99萬冊,所有行政村都建有農家書屋及電子閱覽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持續提檔升級,公共文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近年來,“到博物館去”已成為社會新風尚。截至2019年底,全國備案的博物館達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長181家。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平均每兩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達到平均25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

遍地開花的文化場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文化氛圍日益濃厚。2020年末,全國共有群眾文化機構43687個,全年共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92.65萬場次;共有館辦文藝團體9489個,演出12.08萬場,觀眾6675.84萬人次;全國平均每萬人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連續十年增加。

視聽新媒體成為最具活力的文化消費領域。優秀的網絡文化產品層出不窮,積極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審美需求,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空間。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占網民整體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

“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提質升級的公共文化服務極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成為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不斷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延伸閱讀:“走在康莊大道上”系列稿件

攀登經濟發展新高度 開創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繪就全面小康“綠色夢”

繪就全面小康文化底色 筑牢“中國之治”精神根基

(責編:李楠樺、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懸崖之上》為隱蔽戰線群英立傳
  • 張桐與你一起重溫《青春》
  • 白敬亭與你重溫《史硯芬訣別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