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星開講”建黨百年特別策劃“紅色放映室”④
對話《長津湖》主創:用感動與熱血展現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核心閱讀:
我們這一代電影人用現代的電影語言、現代的制作技術,做出了一部無愧于時代的電影,希望能夠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于冬
整個創作過程中,我們慢慢對長津湖這個故事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努力,拍到動情之處,大家都眼含熱淚。
——黃建新
我覺得導演的工作之一,就是去“點燃”演員。我最怕的就是千人一面,比如說,吳京演的伍千里既爆裂又溫情,易烊千璽演的伍萬里既倔強又質樸,不同的性格放到一個人物身上,他就綻放光華了。
——陳凱歌
我們劇組所有人都被這個故事感動了。我覺得《長津湖》這部影片能拍成,也是因為有這么熱血的劇組,大家一起團結把志愿軍的精神呈現到銀幕上。
——徐克
電影需要呈現出當年志愿軍付出這么多熱血去換來一場勝利。所以,我們必須要想到他們當年的艱苦,盡量讓觀眾體會到他們當年在戰場上的感受。
——林超賢
感人至深的戰友情、慘烈悲壯的戰斗戲……9月30日,電影《長津湖》上映,許多觀眾表示,“場面震撼”“太好哭了”。“十一”假期第一天,《長津湖》就以4.1億元的單日票房,創下了國慶檔歷史上單日最高票房紀錄。截至10月2日上午11時,《長津湖》票房已超過7.5億元。
9月29日,電影《長津湖》監制、導演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與《長津湖》出品人、總制片人于冬,《長津湖》總監制、編劇黃建新一道,做客人民網“文藝星開講·紅色放映室”。電影的選角經歷了哪些波折?陳凱歌眼里的“京璽兄弟”有哪些特點?徐克、林超賢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什么?且聽主創們娓娓道來。
從左至右分別為于冬、黃建新、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人民網記者 于凱攝
難點:導演需“點燃”演員 避免千人一面
《長津湖》以抗美援朝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伍千里、伍萬里兩兄弟,同“七連”的其他志愿軍們奮勇殺敵的故事。
談到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黃建新提到了編劇蘭曉龍的劇本。“我們都深深被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所打動,后來我也加入了編劇,有了更深的了解,就會更加愛這些角色。每次我去片場,看到動情處,都會眼含熱淚。”
說到電影的選角過程,可是頗費了一番周折。據于冬透露,當時吳京差點“拒演”。“吳京其實已經演過很多軍人角色,不想再重復自己。而且他當時又受傷了,拿著醫院拍的片子來找我。但是當我們給他看了劇本,他立馬又給我打電話,說他還是想演。這就是這個故事的動人魅力所在。”
在陳凱歌看來,導演需要去“點燃”演員。“我最怕的就是千人一面,所以在拍攝的時候,盡可能去尋找人物自己突出的個性。我其實有一個笨辦法,拍完一條之后,一定要讓參與表演的演員都到監視器前面來看一次,拍多少次就看多少次,你的毛病在哪,你的長處在哪,這樣的話演員他不是‘蒙著眼’的,就會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吳京的角色是既爆裂又溫情,易烊千璽的角色就是既倔強又質樸。胡軍那個角色雖然是個前輩,但是他又有點孩子氣。這些不同的性格的點,放到一個人物身上去,我覺得他就綻放光華了。”陳凱歌說。
燃點:特效還原時代特征 打造“名場面”
《長津湖》上映后,“硬核”戰爭場面贏得觀眾的一致好評。雖然長達176分鐘,但許多觀眾表示“看不夠”“明明是2D,卻拍出了3D的感覺”。
“95%的鏡頭都是野外拍攝,而且有大量的夜戲,拍攝難度大,后期制作技術含量也很高。”于冬介紹說,80多家全球特效公司來支持電影后期制作,但最重要的不是使用特效,而是還原時代特征和時代氣息,呈現出大戰役全貌。
習慣拍攝“大場面”的林超賢連連感嘆,“太難了,比拍《紅海行動》還要難。”他表示,“志愿軍戰士獻出青春和熱血換來一場勝利,一定要通過戰爭場面戲呈現出來。”其中有關的戰斗場面,為了還原歷史,林超賢查找了大量的紀錄片等資料仔細研究。在設計動作戲之外,也必須要體現當年志愿軍的艱苦,讓觀眾可以體會到他們當時在戰場上的感受。這對于他來說,是最難把控的內容。
“我們常常在聊,拍得夠不夠熱血,這個熱血點我們設在哪里?這個人物在哪個節點知道他逃不出去了,他可能面對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有沒有感覺,怎么看待生命的結束?這些是我們這個戲最好看的地方。”徐克說。
在現場,陳凱歌回應了電影中備受熱議的“名場面”:在奔赴戰場的鐵路上,志愿軍戰士伍萬里打開了列車門,氣勢磅礴的長城美景像畫卷般展開,戰士們陷入了沉思。
許多觀眾用“萬里江山美如畫”來形容這一幕。陳凱歌坦言,自己每次看到這一段落,都會感到心潮澎湃。“這個鏡頭里面,我覺得有很多含義。你是為什么打仗?其實為萬里江山美如畫,這是你的祖國。可能不需要講太多的道理,只要看看這些戰士們,他們臉上的表情,你就理解了。國歌里有句詞,‘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一幕和歌詞是相互呼應的。”
另一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是“紅圍巾”:志愿軍在火車站領取補給時,一位姑娘脫下了自己的圍巾,扔給戰士伍萬里。據陳凱歌透露,“紅圍巾”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紅圍巾意味著很多東西,它是紅旗的顏色,也是鮮血的顏色,怎么理解它都不為過。當意象大到一定程度,語言就顯得很匱乏了。”
主創團隊合影。人民網記者 于凱攝
淚點:用戰友情展現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除了震撼的戰斗場面,影片中千里和萬里的兄弟情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林超賢打趣提到,影片剛開始,千里回家見到萬里,萬里跑著叫爸爸媽媽,給他感覺就像《閃閃的紅星》里的潘冬子。“萬里從一個連槍都不會打的小孩子,到后來在戰場上與哥哥一起殺敵,他一直在成長,跟哥哥之間的情感也逐步加深。這個令我印象很深。”
如何拍好兄弟之間的故事?曾有過當兵經歷的陳凱歌對此頗有感觸,“一部戰爭電影一定要從人物開始。中國軍人的兄弟情或者戰友情,不同于別國的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那就是我可以為了自己的兄弟、戰友去犧牲。在當時裝備落后的情況下,抗美援朝戰爭為什么會取得勝利,我覺得集體主義精神是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因素。”
影片中,七連前輩“雷爹”雷睢生犧牲的場面也是一大“淚點”。據黃建新透露,沂蒙山小調的設計是胡軍的想法。“胡軍找我和徐克導演說,他是山東人,在生命彌留之際,能不能從心里頭想起最熟悉的東西。那個時候戰斗突然停止,他被壓在車底下,生命將盡的時候,耳邊響起了幻覺一樣的沂蒙山小調。這不是寫實主義的方法,而是一種意象化或者浪漫主義的處理方式。”
在于冬看來,長津湖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意義重大,也十分值得銘記。因此,能夠把這個事件搬上銀幕,是體現中國電影人責任擔當的一面。“我們經過五年多的劇本打磨,兩年多的細致籌備,努力用電影去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黃建新認為,《長津湖》這次最大的創新,就是觀影的“沉浸感”。“通過逼真的特效場面和細膩的人物故事,讓觀眾身臨其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從而體會到和平來之不易,并了解這些戰士們當年是如何用血肉之軀守衛了我們的家園。”黃建新說。
“安得猛士寧四方。”陳凱歌感慨表示,“我們既展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平景象,也展現了戰爭給國家、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這些內容組合在一起,是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出發點。也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所有人知道這場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