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再现,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区 日韩区 欧美区 动漫区

人民網
人民網>>文旅·體育

中國國家博物館:用文物講好文化故事

2024年12月10日08:4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國家博物館:用文物講好文化故事

110多年歷史,143萬件藏品,中國國家博物館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為國護史、為國藏史、為國弘史是國家博物館的重要使命。近日,記者走進這座歷史文化藝術殿堂,探尋它如何用文物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覽呈現歷史長卷

一廳之內,縱覽百萬年。走進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琳瑯滿目的文物將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生動呈現。展廳中,北京周口店出土的石錘、石砧,距今約42萬年,是舊石器時代先民智慧火花迸發的見證;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琮,器身陰刻的日月紋圖案訴說著史前區域文化交流融合的壯麗篇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出土的唐代餃子、點心及食具,講述著各民族往來互動的生動故事……

“感覺很震撼,像在跟隔著久遠時光的文物對話。”北京市順義區第八中學初二學生張競文說。她的同學代梓程也深有同感:“這些文物上面精美的花紋,讓我感受到古人對美的追求。”

“我愛中國”“我也愛中國”“我非常愛中國”,3位年輕觀眾看完“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后,在留言本上接連寫下了觀后感。

“風展紅旗如畫——館藏紅色經典文物展”展廳里,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前,觀眾紛紛與這抹“最美中國紅”合影。

近年來,隨著“文博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年輕觀眾走進國博,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據統計,截至11月底,國博今年累計接待觀眾630余萬人次。其中,35歲以下年輕觀眾占比達62.09%。

如何將展覽辦得有新意、有活力,以吸引、滿足更多年輕人?國博用現代技術激活展覽的全新活力和無限可能。國博的首個數字展覽“數說犀尊”80%以上的展覽內容基于數字技術獲得,并以數字化的手段進行呈現。“它還是國博的首個智慧展廳,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三維高清采集、環境監測、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等技術,在提供全新觀展體驗的同時,讓觀眾走進幕后,全面了解博物館智慧化的技術路線和最新成果。”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數說犀尊”展策展人朱曉云說。

博物館雖不可移動,但博物館可將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送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個角落。國博積極打造巡展品牌,2024年在全國11個省區市及海外舉辦巡展,落地巡展項目14個,在海內外講述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文物故事。

專屬講解滿足不同需求

文物無言,講解員們就是“代言者”。在國博,人們經常能看到講解員們聲情并茂地講述著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文物故事,帶領觀眾奔赴一場場歷史文化之旅。據統計,截至10月底,國博講解員今年累計服務觀眾約35萬人次。

有許多“文博迷”“歷史迷”不滿足于普通的講解,期冀在博物館學到更具專業深度的內容。為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國博提供了分眾化、特色化的講解內容和服務。他們邀請策展人等專家學者進行兼具學術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專場講解。截至10月底,國博今年共聘請館內外專家45人,舉辦“專家講解周”10期97場次,圍繞各類展覽推出49個講解專題。

國博還積極建設研學教育品牌,深化館校合作。國博面向中小學生開設了涵蓋“古代中國·通史”與“古代中國·通識”兩個系列20門課程,并承接北京市教委委托的“七個一”活動,今年以每天接待400至500人次的頻率,為海淀、豐臺、門頭溝等6個區的中學生提供“古代中國”研學教育服務一千余場,服務學生3萬余人次。

個性文創激發文物活力

冬日清晨,國博開門沒幾分鐘,排隊購買鳳冠冰箱貼的觀眾已在國博大廳內“甩”出一條望不見盡頭的長龍。截至11月27日,“木質鳳冠”和“AR金屬鳳冠”兩款冰箱貼自今年推出以來共計銷售超53萬件,成為國博近20年來當之無愧的“銷冠”。這款文創產品不但銷量驚人,而且形成文創產品與展覽的良性互動。“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內,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鳳冠前,拿著精美典雅的鳳冠冰箱貼等著與“原型”合影的觀眾也排起了長隊。

“我們希望通過一款熱銷的文創產品,帶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引導人們關注文物本身、歷史本身。”國博經營開發部副主任廖飛說。

有人說文創產品銷售區是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國博對待這一“展廳”絲毫不懈怠。“爆款是‘無跡可尋’的,我們能做的是對每一件產品精心打磨。”廖飛說。今年以來,國家博物館累計推出各類文創產品200余款,涉及350余個品類,鳳冠系列、機甲拼插玩具、AR考古盲盒等都受到觀眾的好評。

舞臺上,一位“漢代說唱者”神態詼諧。他頭戴幘巾,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滿臉笑容拖著長音說:“這里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的明星文物——擊鼓說唱俑,在舞臺上“活”了: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出品的原創舞臺劇《盛世歡歌》是國博館藏文物舞臺活化的首次嘗試。這部劇以漢代擊鼓說唱俑為主角,融合話劇、音樂劇、戲曲、歌舞、中國古代音樂、詩歌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再現漢代社會底層俳優的命運起伏。

國博通過匠心獨運的展覽、生動有趣的講解、巧思設計的文創,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編織成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讓更多觀眾在這里讀懂中國,體悟歷史。

(本報記者 李 韻 王笑妃)

(責編:王連香、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